助教阿仁有話要說:
這是開學後阿仁助教第一次與大家見面,看見大家在慌忙迷惘的季節裡依然努力奮鬥著,感到特別欣慰。而這次上課前,為大家準備了開學小禮物,因為有些人常常覺得自己的字體凌亂不堪、有礙評審老師閱讀,想要讓字更端正整齊,所以為大家帶來的就是「硬筆書法練習簿」囉XD,矯正寫字的各種疑難雜症。連原本覺得自己不用寫的小霖,都因為字體跟小杰相近,而被迫一同精進筆藝。
本週所討論的文本都是短篇的小故事,內容讀起來比較輕鬆些,可是卻富含深刻的寓意呢。在〈病梅館記〉中,討論的是清代八股取士的弊病。歸根究柢,到底是上位者、訂定規則者還是教育單位造成這樣的問題呢?其中小杰說是教育單位,因為教育單位是擁有選擇權的人,可以選擇要教導學生真正的知識還是要迎合考試;而小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認為是上位者的問題最嚴重,因為上位者是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會影響社會脈動的,要負起公眾責任。然而,事實上,三者是共同造成這個問題的,只有一方的缺失不足以造成問題,同樣地,只有一方改良,也不可能解決問題。因此,如何從「共業」變成「共好」便是一大難關了。不只是當時的社會弊病,現代社會也處處充滿著這樣難解複雜的問題。
同樣討論教育問題的短篇〈傷仲永〉亦在本週討論。年少時,才氣出眾、作詩立就的方仲永,為什麼成年時卻泯然眾人?在這個篇章裡,大家試著做了一張名聲和才能變化的圖表來分析文章。其中小則、小廷與小霖的圖表頗為複雜,但巧妙的畫出了一般人的蛻變以及仲永的退化;小杰與小詮走的是中規中矩的路線,將才能和名聲畫在同一個圖表,清楚呈現由名過其實、名符其實到最後是名聲落地的過程。這個篇章裡討論的亦是「共業」的問題,父親、自己、秀才甚至是王安石等等的行為,可能出自於善意,卻未必有好的結果。
最後,結束在未來課堂篇目的討論上,大家紛紛說出了自己不擅長的古文篇目以及需要加強的題目類型。我們常常少了這樣的時間檢視自己,阿仁助教看見大家都還知道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,還沒有迷失在書海當中,只要懷著這樣的心情,不慌不忙、穩紮穩打,未來會慢慢克服問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