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20、10/27公館高二實力奠基班觀課日記

這兩週我們上了〈虯髯客傳〉,發現了其實紅拂女是個腹黑妹妹,李靖是刷馬高手高手高高手,虯髯客喜歡調戲漂亮妹妹……等等之類的。於是,我們便不難發現,其實唐傳奇小說之所以成功,也許有一部分要歸功於人物的塑造。回想一下我們讀過的《世說新語》,雖然故事中的角色也有各自的個性,但礙於篇幅,刻劃的便不如唐傳奇這般具體而精采了。其實一篇好的小說,大部分是能夠反映現實人生的,而風塵三俠,也標誌了三種不同的人格,根據這些人格特質,在面對事情時便產生了不同的解決方式,假使今天刷馬的是虯髯客,結果會不會有什麼不同?

唐人小說,小小情事,淒惋欲絕,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,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。
──洪邁《容齋隨筆》

洪邁這樣的評價相當允當,傳奇和律詩,一俗一雅,兩者相得益彰的成為唐代的文學雙璧。

        說起來,唐傳奇的用語淺近,並不特別需要逐字逐句翻譯,但〈大同與小康〉或其他的篇章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。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,除了掌握基本字詞義之外,應當「逐字逐句」作基本的翻譯,藉此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,否則參考書或其他媒介的翻譯,往往都是經過了引申或個人解釋之後的文本,未必對掌握基本概念有所助益。這部分,做最好的是小傑和小詮,小則則會有些缺字少詞,小廷則又些許太依賴他人解讀過後的翻譯了。

與其找糊塗導師,倒不如自己走,可以省卻尋覓的功夫,橫豎他也什麼都不知道。
──魯迅

其實某些時候,讀書就像煉油,自己煉的,總比較安心,也知道原料是什麼,工法是什麼;但別人煉的,或者就是用一些地溝油也未可知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