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,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跨不出空間的藩籬。理由很簡單:有些人怕跨出去,就有了鄉愁;有些人擔憂自己沒有能力跨出;有些人眼界短小,認為自己不必跨出。但是,今天臺灣與世界的接觸愈來愈多,我們能不超越空間的藩籬嗎?
四年前,我曾開過一位荷蘭人的玩笑,說:「你們荷蘭真小,要不是有了堤防,早就因地球暖化而被海水淹了。」然而,他只一笑回答:「荷蘭一點也不小,大西洋是我們的前院,歐洲則是我們的後院,我們好幾百年前就到過臺灣了。」我才了解,人是要有「世界觀」的。
記得有位大學同學每天都為公司押車,一天,竟意外把一隻蒼蠅從基隆載到高雄。而這小小的一件事給了我那同學很大的啟示──蒼蠅不是因為牠的能力強、會飛所以能縱跨臺灣,而是因為有了「工具」。從那時候起,他便日以繼夜的讀書,學習各國語言,而後成了一位大貿易商。
現今,人與人、國與國,世界與世界的接觸愈來愈多,彼此所受的影響是很劇烈的,我們能不做世界人嗎?縱使戀土懷鄉是對的,但我們不應故步自封。即便沒有能力,只要有「心」、有「工具」、有「世界觀」,勇於跨出這小小的一步,我們便能超越空間的藩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