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又輪到奇助教執筆撰寫觀課紀錄了!面對第一次段考,縱橫學子們皆以高分之姿跨越高中第一次大考,讓老師們都鬆了一口氣,在這舉國歡騰的氣氛中,我們也準備要將小說的課程告一個段落囉!在進入正式課程之前,老師發現學子們對於非選題短文的回答似乎頗有障礙,於是先騰出一部分的課程時間,來進行短文撰寫的解析與練習。
對於短文類題型,奇助教在求學過程中,一直秉持著不求甚解的態度,靠著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掩的毅力,以及猶如柯南般的直覺,一路上也過關斬將的苟且偷生。但是!人生除了有這個but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能敷衍隨便,從哪裡跌倒,就要躺在哪裡不起來(誤),所以奇助教也十分認真的學習如何破解短文類題型。
透過老師的分析之後,除了再次對老師的學識有種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」的喟然之嘆外,也重新認識了何謂「短文」類的題型。要在短文答題脫穎而出、獲得高分,絕非是靠毅力與直覺,而是要以準確的閱讀理解為基礎,輔以清晰的邏輯思維、表達方式,以及優美的詞藻來解題。這都是以往奇助教不察之處,也難怪短文分數總是沒有起色,只能期許閱卷時前後試卷都答非所問。雖然這次上課因為時間的關係,只分析了短文的兩種出題模式,但已讓在座師生驚嘆不已,相信下次上課之後,就能夠更加精準的處理短文了!
小說課程的最後一道關卡,就是蒲松齡的〈勞山道士〉。上次上課已藉由有趣的方式了解了蒲先生的生平,這次則進入《聊齋》的世界,看看這位考場失意的讀書人,如何在鬼怪的世界中展現他的才華。老師先帶著大夥兒解構課文,透過層次的劃分,讓〈勞山道士〉的寓意呼之欲出,而後再藉由閱讀建構的提問,將課文的核心主旨帶出,讓同學們思考道士與王生間的愛恨情仇,揪竟~~~這段師生戀的背後,隱含有什麼樣的寓意?對於後人又有什麼樣的啟發?只有親自進入文本的世界反覆咀嚼,才能品味了。
在上課的過程中,奇助教仿佛重回高中第一次閱讀〈勞山道士〉的時光。但是這一次的閱讀,卻大大出乎意料之外,〈勞山道士〉不僅僅是一篇取悅讀者的靈異故事或笑話,只要注意其中的一些細節,仔細揣摩蒲先生的用意,便會發現許多問題需要解釋,而透過解釋的歷程,才會發現王生的心境轉變,以及道士的不言之教。這也讓奇助教聯想到〈勸學〉、〈師說〉等篇目,也終於了解為何在諸多風趣的〈聊齋〉篇章中,會選擇此篇作為教材。
然而,這世界上的王生何其多,又有誰真正認知到自己就是王生呢?我們往往只著眼於眼前近利,卻忽略如何追求人生最終的價值。人的價值,並非取決於存款金額、物質生活、或是功名之上,我們應去思考自己能夠如何貢獻己力,在社會中的某一個角落努力著,讓世界變得更好,無論自己的力量多麼卑微。〈勞山道士〉或許也是當今世人的縮影,透過蒲先生犀利的筆鋒以及隱微含蓄的貶斥,再次讓奇助教領略了經典文學的不朽之處,並堅定了11月29日返鄉投票的決心。